您的当前位置: 典藏网 > 古钱园地 > 嘉庆通宝母钱赏析

嘉庆通宝母钱赏析

作者:典藏网 发布于 2016-11-02 02:47:58 浏览 3525 次

  嘉庆帝即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号嘉庆,1795年~1820年在位。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发号施令,嘉庆帝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他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嘉庆帝学习先帝,勤于政事。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嘉庆通宝

  嘉庆帝勤政图治,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解决国情的内忧外患情况,可惜的是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实在可叹。嘉庆通宝是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的钱币。但由于嘉庆帝嗣位的特殊性,所以嘉庆初年户、工等局没有全额铸行嘉庆通宝钱,这也算是一大特色。太上皇乾隆在世时期,京局铸乾隆通宝二成,嘉庆通宝八成,阿克苏局则全铸乾隆通宝。乾隆帝死后不久,铸造政策变化,仅阿克苏局铸二成乾隆通宝,京局就全额铸行嘉庆通宝了。

  古代的花钱,有一少部分来源于宫廷,这部分花钱被人们称之为宫钱。宫钱的使用源于唐代,到了清代,宫钱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当时宫钱是用官炉铸造,主要用于皇宫的节日庆典装饰,每年腊月负责铸造宫钱的部门都要把一批精铸的宫钱送入皇宫,作为宫灯的钱坠。因此铸造宫钱自康熙后就渐成一习,尤其是中晚期嘉庆年后盛。这些宫钱,以天下太平为主,兼有为皇帝寿辰专铸的祝寿钱。宫钱与民间花钱的最大区别在于,宫钱使用的铜质是精黄铜,而且制作也非常精致。

  文中这枚钱币即为嘉庆通宝,直径:4.2cm 重:16.7g,钱体呈暗褐色包浆,锈色得体、自然,质地为精质黄铜。钱币正面楷书“嘉庆通宝”四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字形规矩,布局协调,横直竖立。背面“天下太平”四字亦是书写工整,用笔有力,彰显端美。此币品貌精整,边圆廓正,平整地章,钱文清晰,笔划纤细且深俊挺拔,穿口轮边规矩而干净,乃是一枚难得的嘉庆通宝母钱,故显珍贵,值得珍藏。

  据市场上的嘉庆通宝投资者介绍,嘉庆通宝是大众收藏品,收藏者有一定数量,而国内各区域都有实力型买家介入嘉庆通宝板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供货量,导致其价格快速走高。同时,嘉庆通宝的价值也在同步上升。从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预计后期嘉庆通宝的价格还将继续上涨,其前景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