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典藏网 > 收藏热点 > 《叠嶂惊涛》,欣赏谢稚柳的风格书画艺术风采

《叠嶂惊涛》,欣赏谢稚柳的风格书画艺术风采

作者:典藏网 发布于 2016-09-28 01:56:06 浏览 200 次

 

 

 

 

谢稚柳 叠嶂惊涛

 

就藏学院讯 谢稚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之一。自小就迷恋绘画,并倾毕生精力於此。谢稚柳的绘画在近现代画坛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他对於艺术的追求,毫无疑问代表了近现代画坛重现宋元乃至晋唐绘画辉煌的思潮。

 

谢稚柳的花鸟画从陈老莲入手,后对其风格进行改造,并溯及北宋,深得宋代画清丽、婉约之神韵。此次敬华春拍中的《红叶小鸟》正可看出其俨俨的宋画气息,颇有宋人遗意。画中树枝、红叶和小鸟皆用工笔,而竹石则兼工带写,使画面层次历历在目。构图上虚下实,鸟所视处留以空白,引人遐想。其格调秀逸,精美绝伦乃是谢稚柳结合宋人风格与自己生活经验的一大成果。

 

在不断汲取前人精华的过程中,谢稚柳步入了晚境,水墨越发波澜荡漾,色彩越发缤纷浓丽,苦篁斋里清新明媚的小桥流水,蜕变成壮暮堂里爽迈雄健的大江东去。《叠嶂惊涛》便是其晚年的山水力作。此画原为真如精舍所藏,虽然真如精舍的藏品中,谢稚柳先生的精品数量也颇多,但《叠嶂惊涛》无疑是其中光彩焕发的佳作之一。此幅山水未署年款,为1970年代后期所作,近景高崖奇峭,远景江村闲适,融清峭与朴实自然为一体,呈现出一种江天开阔、气势壮观的景象。江水细笔勾勒,亦可见谢稚柳深受宋代画的影响。此种画法在谢稚柳山水画中并不多见,堪称佳构。

 

如果谢比之赵恰到好处,那陈氏比之管道升未免有些委屈她了。陈佩秋初学山水从清初六家及石涛等大家入手,然后上溯明四家、董其昌,进而学习宋元山水。她学花鸟则是由宋元开始顺流而下,崔白、吕纪、青藤、白阳、八大、恽南田、金冬心等人的范本她都无所不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的兴趣主要在宋人花鸟画方面,所以,凡是能借到的古人(多为宋人)册页、纨扇、手卷真迹,都一一用心加以临摹,这股热情使得陈佩秋对宋代双钩花鸟画技法有了扎实基础。同时,她对生活深入观察,进行大量写生,将宋人画法融入自己的创作。《竹林棲禽》即是其深入学习古典传统精华之后结合写生产生的佳作。画面中部厚石之上,栖有一对以工笔所画的鸳鸯,另有七隻羽禽散布画中,三三两两相对而视。其造型之准确、线条之流畅、设色之雅致,无一不是其深厚造诣的展现。画中竹叶兼工带写水墨淋漓,既晕出了块面,又细致地画出竹叶。所画之竹有如随风而动,深浅聚散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这正是其对於宋人刻画至极的细笔图与如八大般纵笔挥洒的水墨画巧妙结合的展现。

 

陈佩秋先生既执着於传统又不迷信於传统,无论是画家画还是文人画,只要是对自己有所裨益,皆可成为她师法的榜样;她同时又有开放的胸襟接纳西方的绘画艺术,如近代的莫奈、毕沙罗等,只要对自己的创作有所启发,皆能成为她灵感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艺术精神使得陈佩秋先生在艺坛上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艺术成就,使传统中国画焕发出新的光彩。在《访友图》中,便能看到陈佩秋对於笔墨与色彩在大面积上的创新运用。她全然突破了传统青绿山水勾线填彩的处理法则,在大片树木、岩石上使用墨笔重彩层层铺叠,使得画面的层次感与厚重感不同於以往,沉厚华丽。而陈佩秋在如此沉厚之中,辟出小道,置一屋二人,则是这幅画的点睛之笔。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色彩鲜明的房屋使得画面饱含生气,让人眼前一亮,感受到清新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