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典藏网 > 收藏热点 > 民国关金券的历史性兴衰

民国关金券的历史性兴衰

作者:典藏网 发布于 2016-09-02 01:51:24 浏览 280 次

  因笔者在市电视台一档收藏鉴宝类栏目中抛头露面,普通藏友便将我当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收藏大家,其实大缪不然,笔者“藏龄”尚浅,无非是多观察、多总结而已。比如对于民国关金券,笔者的总结便是:从“尺寸”看兴衰,从兴衰自然也就看到了收藏价值和收藏趋势。

  所谓关金券,本是国民党政府专供进口关税所使用的一种货币,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以中央银行名义发行。关金券为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海关收税的计算单位。原来海关收税为银两,1929年世界银价大落,影响关税收入。政府于1930年1月决定征收金币,以值0.601866克纯金为单位作标准计算,称“海关金单位”,合美元0.4元。1931年5月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兑换券,作为缴纳关税之用。

  最近很多人询问民国关金券的问题,其实,民国关金券相对历史时间较短,存世量很大,虽然没有法币泛滥,但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达到藏友预期的价值。常常有藏友拿着一张民国三十六年的“两千元”、“一万元”、“五十万”的关金券问我值不值得收藏,现在值多少钱等。

  其实在众多收藏门类中,钱币无疑是最可靠的保值品。因为与其他收藏品不同,钱币首先是硬通货,有基本的价值和面值存在,再加上它还具有一定的文物、历史价值,因而成为投资者认购的首选。所以,对待第一类问题,我往往肯定地回答,肯定值得收藏。但究竟值多少钱,这要看钱币本身的历史价值、存世量和供求关系。很显然,关金券在前几年一张民国十九年的“壹佰元”纸币大约数千元,但如今受经济形势影响也不过刚过千元。而且越到民国后期,面额越大,反而越不值钱,比如民国三十六年的“两千元”纸币如今不过几十元一枚,差别很大。

  可见,收藏关金券跟其本身的面额没有多大关系,而且,通过观察形形色色的关金券,笔者发现,关金券的尺寸大小反映了民国政府的兴衰。简而言之,发行之初,关金券面额较小,但尺幅较大;发行后期,关金券面额变大,但尺幅较小。比如民国十九年的“壹佰元”关金券,长约26厘米;而民国三十六年的“两千元”关金券,长约20厘米。这不光体现在纸币的尺幅上,其印刷水平和纸张材质也有很大差别,这也就是其收藏价值天壤之别的原因。

  国民政府共发行了47种关金券,其图案比较统一:正面为孙中山像,背面为银行大厦,印有上海地名,并且均为正背双面印刷号码。除有一种为横式外,其余全部采用直型。由于印制规格统一,币面上均标有“关金”二字易于识别,独立成体系,除了少数几种以外,很易于收集。单张的关金券并不值多少钱,但收集全套在一起其价值依然不菲。

  将这些关金券摆放在一起,能够深刻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情况,从民国十九年到民国三十六年,从最初的“壹佰元”到后期的“五十万元”,尺寸也由“26厘米”缩水为“15厘米”,从尺寸上确实可以看出关金券的通货膨胀,也能看出民国政府的衰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