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典藏网 > 收藏热点 > 浅析:紫砂壶收藏的几个误区

浅析:紫砂壶收藏的几个误区

作者:典藏网 发布于 2016-08-18 06:02:57 浏览 209 次

  紫砂“艺术高峰”正在到来

  记者:2010年的拍卖市场,已故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所制的一把石瓢壶以1232万元成交,创下了宜兴紫砂器拍卖单价之最,这能否理解为一个新时期的起点。

  鲍志强:在国内艺术门类中,单件作品超千万元的极少,这是社会对紫砂艺术的肯定,紫砂艺术从这里迈向更高的层次。过去拍卖市场紫砂壶列为杂项,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

  范伟群:相比玉器、瓷器,紫砂器的产生历史及流通时间较短,这是影响其市场价格和价值走向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的兴盛,是一个好的开端,相信紫砂艺术的高峰正在到来,其价值仍有很深的发掘空间。紫砂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其原材料的独特性,其次是制作技艺之复杂巧妙,最重要的是诗、书、画、印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都能共融一壶。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丰满最全面的载体之一。

  鲍志强:做一把壶不难,难的是做一把好壶。经常有人问我花多长时间来做一把壶,我认为壶的价值不是由做壶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的,一把好壶体现了作者多年积累的涵养、精力,这种心血值得大家关注。

  收藏不宜“随大流”

  记者:普通的人要买一把合适的、原产地的紫砂壶,有什么建议?对于藏客和玩家,又有什么劝告?

  鲍志强:首先,无论做壶、爱壶、藏壶的人都不应盲目随大流,而应提高对紫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可借助发达的网络、丰富的书籍等学习交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看待和理解紫砂市场和器物。此外,还要对制壶工艺师的特点、制作方法等进行深入了解。

  范伟群:藏壶玩壶要一步一步来,不必期望一步登天,这样才会少花学费、少走弯路。虽然近年来紫砂行情不断走高,但收藏紫砂,不能光抱着升值、赚钱的想法,而是要学会品味紫砂壶的深厚文化内含和韵味,享受紫砂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这样的收藏才更有意义。

紫砂泥料并不稀缺

  记者:近年来,紫砂收藏持续升温,紫砂泥料是否够用成为一个话题。有人认为原来的矿洞已封,变成了一个小湖,老泥就极为罕见了,这是紫砂壶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鲍志强:紫砂矿泥是制作紫砂壶之本,准确地说它是“泥中泥”,是原矿中珍贵的紫玉金砂,其他的矿,主要用来制作大盆大缸。宜兴的紫砂矿泥并不是由个体企业进行开采,而是由宜兴政府有序、保护性地对泥料进行开采和分配,目前紫砂矿泥的储藏量很大,资源不存在问题。说紫砂泥料稀缺,可能是商业炒作行为。

  范伟群:不能过度地夸大泥料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紫砂泥矿就是一团特殊的泥,它与新疆和田玉不同,玉挖出来直接就可以卖很高的价格,紫砂矿泥却不是这样。紫砂壶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原料,它是泥料、造型、工艺、文化等综合载体。收藏和使用者应从更为整体的角度看待、评判一件紫砂作品。

  鲍志强:现在宜兴正筹划在最著名的紫砂矿源地――黄龙山建立一座矿源博物馆,旨在向人们传播更系统、全面的紫砂矿源知识,包括宜兴矿源的分布等等,这些都表明了政府相当重视紫砂矿源管理,我们有一个共识,矿源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就消耗完,而是要让子子孙孙都能够使用下去。好消息是,最新的地质勘探表明,地下的储藏量很充足,远远超过几百年已消耗的陶土总量。

  说“化工壶”是外行话

  记者:宜兴古名阳羡,“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紫砂矿泥的价值在这古语中可见一斑。但时下关于“化工壶”之说甚行,紫砂中加上一些化工成分,泡茶冲水对健康不利。

  鲍志强:紫砂泥料本身含有多种化学元素,如果没有各种化学元素的组合就成不了陶土材料,因此不存在“化工壶”、“化工泥”之说,说“化工壶”那是外行话。当然,某种元素不能超标,超出这个标准就会出现问题。

  范伟群:为了追求更好的艺术效果,使紫砂作品的表现更丰富,有时也会需要在作品上添加适量的氧化物。一代紫砂大师蒋蓉的作品,如莲子壶,色彩很丰富,主要是在外面施色,而壶胎是本泥。

  鲍志强:有关陶土检测目前主要针对两个标准有严格规定,分别为含铅量和合镉量。这两方面超标,产品就不能达标。但这主要还是反映在陶瓷的‘瓷’上,陶瓷原料及其表面的釉料都含有金属氧化物,相对来说紫砂的影响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