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典藏网 > 收藏热点 > “春尽红颜悴,冷月葬花魂”——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春尽红颜悴,冷月葬花魂”——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作者:典藏网 发布于 2016-08-01 06:56:39 浏览 343 次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名著《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首,也是剧中最赋有悲剧美的女性。“见花掉泪,对月伤心”,林黛玉独具灵性、才华横溢,却又命中多难。作者曹雪芹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与画的笔意将其塑造成一个“泪美人”,更有无数人曾经为她洒下了同情之泪。

林黛玉自小父母双亡,体弱多病,虽得贾母怜惜把她接到贾府抚养教育,自此虽衣食无忧,但她却感到内心自卑,孤立无援。在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种寄人篱下的处境和孤苦伶仃的命运,使林黛玉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她常常与花月为伴,借诗词抒怀。林黛玉在大观园诗社中别号“潇湘妃子”,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藕香榭众钗齐聚做菊花诗,林黛玉做的三首《咏菊》《问菊》《菊梦》包揽前三,夺得诗魁。

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古典文字名著《红楼梦》彩色金银纪念币(第1组),于美轮美奂的金银方寸间叙述着《红楼梦》中的一个个精彩故事,其中就有经典的“黛玉葬花”,通过艺术化的币面图案,让我们重温了书中最触动人心的凄美一幕。

此币采用八角形形制,比起常见的圆形币多了一份灵动和活泼,十分契合艺术化的古典文学,八边凸起如画框装裱,更显收藏价值。画面中的林黛玉,秀发轻髻,玉钗简饰,一袭蓝色碎花长裙,正是清代小家碧玉的少女形象,点明了小说成书的时代背景。贴体的长裙显出了林黛玉的高挑瘦削,其清瘦之美一览无遗。黛玉侧头低俯,尖眉若蹙,双目转盼含情,尽得西施颦眉之风流。清丽的脸庞上泛着苍白,“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无怪乎大观园的仆人暗地里悄悄地叫她“多病西施”。《红楼梦》开篇说林黛玉是“仙草化身”,降珠仙草“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币中的黛玉尽管清瘦羸弱,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从侧面反映出她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叛逆思想。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怜花惜花的林黛玉在大观园诸钗毕集祭饯神之时,她独自扛起花锄,拿着花带,拎着花囊,来到与贾宝玉共筑的花冢之地,开始了葬花之举。币面中桃花艳红,落英满地,营造出花葬的悲凉氛围。凄美的落花,与黛玉忧郁感伤的神态形成了呼应,实则点明黛玉身世之苦,暗示黛玉泪尽而亡的悲剧性命运。“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葬花后愁情难抒,谱就了一首催人泪下的《葬花吟》,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情达极致,连贾宝玉无意中听到此诗,都立刻恸倒在山坡。

该币素银为底,以淡彩镌像,使画面色彩丰富,画质细腻,增强了方寸的艺术表现力,容易让人立体地感受到类似于小说文学中所产生的声色情景。尽管色彩的鲜艳度和成像效果明显弱于近年发行的彩色纪念币,但在当时的铸币条件下,此币彩色工艺处理出的效果已属精湛,而且恰恰因为色彩较为暗淡,更加显出古典、淡雅的主格调,凸现林黛玉“愁”、“泪”、“病”、“瘦”的特征,写照着原作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凄美意境。请添加钱币(),,,有营养,对口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