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典藏网 > 收藏热点 > 浅谈彩色移印技术在纪念币领域的发展与地位

浅谈彩色移印技术在纪念币领域的发展与地位

作者:典藏网 发布于 2016-07-26 02:31:43 浏览 259 次

自1979年我国发行第一套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金币”开始至今,铸币工艺时时刻刻都不断进行着变革与创新。镜面、喷砂、反喷砂、彩色移印技术、仿古工艺、镀金技术、全息幻彩技术等等,都给广大金银币集藏者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变化,为他们提供了更丰富的集藏体验,也彰显了中国铸币工艺的国际水准,体现了中国造币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诸多的工艺创新与运用中,彩色移印工艺的运用曾在中国钱币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第一枚运用彩色移印工艺的纪念币是1997年发行的“生肖虎年彩色金银币”,可谓是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发行史上的里程碑。其与本色展现的虎年纪念币相比,不仅想象更加生动真实,也为纪念币带来了强烈的审美层次,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变革。

彩色移印工艺,简单说就是在钱币币面上,对其局部或全部图案进行浮雕着色,使币面图案以彩色形式展现,打破了中国现代贵金属币一直以来皆为本色的状态。对于当时的钱币市场而言,这增加的一点点色彩,却给其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与震撼,因此备受市场人士喜爱和追捧。正如许多人所说的,彩色币马上在2001-2004年造就了钱币市场的波澜壮阔。纵观中国现代贵金属币,彩色币以生肖币、京剧系列、名著系列而著称。彩色移印工艺的运用不仅给观赏者提供了色彩的巨大冲击,它的大热也缘于其自身的特殊使命。

彩色纪念币拥有更多的大众化因子,它打破了中国现代贵金属币收藏的小众化局限,加速了其进入公众视野。

这一点很好理解,我们都生活在色彩的世界里,我们热爱色彩,没有色彩的世界是冰冷的。色彩绚丽的事物也更能吸引人的眼光。这也就是为什么彩色纪念币一经面世,便被蜂拥关注的心理基础。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从相关数据及资料显示,彩色纪念币的受众范围更加宽泛,礼品属性更加明显。深究彩色纪念币能快速俘获大众视野的原因,首先还是彩色纪念币币较本色纪念币,其表现力更加活泼生动,也更加的真实。其次是彩色纪念币在形式上,更容易与并不了解这个领域的人们达成迅速的沟通。彩色工艺是一种不需要解释的工艺,而本色纪念币的镜面喷砂等工艺则是该领域极为专业的术语,从解释层面就形成了一种隔膜。因此,彩色纪念币绝对是绝大多数外行人介入这个领域的首选。最后,还有一个层面,是关于社交心理的。彩色纪念币在送礼过程中会有更多的美好寓意,可以表现更多的吉祥喜庆成分。

彩色移印工艺不仅仅是运用色彩这么简单,它与题材是息息相关的。

在彩色纪念币诞生以来,一直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彩色工艺的运用降低了纪念币本该有的浮雕艺术的观感。也有人认为,彩色工艺是在喧宾夺主,使纪念币没有了本色的沉稳。我们且不去讨论这些对错与否。我们来看一下彩色工艺运用比较显著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系列纪念币。我们知道最先发行的《三国演义》是本色币,后面依次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从这四套纪念币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本色的《三国演义》欣赏起来并没有其他三套来得愉悦。而其他三套,我们细品之下,会发现《红楼梦》一组是币面人物与背景都采用了彩色,整体感觉画面主次不是很明显,画面感也稍嫌太满。而第二、第三组则只是币面人物采用彩色,背景则以本色呈现,在这样的调整之下,整个币面变得非常清新而有层次感。而这相较于后面的《西游记》、《水浒传》,你又会发现《水浒传》的色彩更加地明朗而有质感了,并且色彩在表现人物性格形象方面,那可是帮了大忙了。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系列纪念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一是彩色移印工艺在运用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改进;二是色彩的运用是根据表现题材的需要进行的。关于第一点,四大名著的彩色变迁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而关于第二点,我们又不得不请出“币中名伶”——“贵妃醉酒”。贵妃的一嗔一念,一颦一笑,那醉中的痴怨,没有那一抹绯红,没有那多彩的华服,没有那流转眼眸,你又将如何再一次聆听那婉转的唱腔?